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动态
迎难而上,一个广医公卫教师的担当
编辑:潘嘉明    发布时间:2020-02-25

       紧锁眉头,目不转睛,偶尔小声地和身边的组员探讨几句,随即又聚精会神地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因为一个个跳动变化着的数据都可能藏着有助于疫情防控的关键信息,窗外不知何时又迎来暮色降临,这是周小彦——来自公共卫生学院一名普通专业教师近来每天的节奏和规律。

       在公共卫生学院发出疫情防控请战书后,周小彦就率先响应号召,于2月6日起成为进驻广州疾控中心的第一批教师志愿者,并坚持工作至今。在这里,他不再是课堂上传道授业的老师,而是变身成为一名“防疫工程师”;为了应对广州市的疫情防控形势,市疾控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特别组建了技术智能工作组,周小彦加入到了这个全新的团队之中。


(日常工作中传道授业的周老师) 

       小组日常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参与智能语音呼叫系统的研发及话术流程设计等工作。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早期发现病人和快速找到密切接触者并采取措施,对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如果仅仅靠人工通讯联络将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并可能造成延误,而智能语音呼叫能实现短期内大量并发语音呼叫,并能较为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利用此系统需要事先设计呼叫时的话术流程,从而实现有效收集。作为有深厚流行病学相关知识的专任教师,周小彦在开发和设计以及运行工作中贡献了不小的力量。第二,进行线上培训考核系统建设。疫情当前,几乎各类场所都需要进行防控,这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投入其中,而如何对这些人进行快速有效的培训及考核也是一件紧迫的工作。周小彦和伙伴们一起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知识库、题库及培训考核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不断完善,对于市内各层级的防控工作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第三,协助开展信息报送系统的测试,该系统主要是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信息采集报送,这项工作也需要认真细致地核对、筛选、分析,这也是周小彦有时盯着屏幕一动不动的主要原因。

       “头晕目眩。”当被问到这段时间工作的最大感受时,周小彦笑着用四个字做了总结,“确实特别劳累,比如建设知识库需要通过搜集各类疫情防控有关指南、文件等,从中提取信息,内容相当繁杂,需要静下来做大量的文字编辑工作,有时甚至得完成数千条知识点的制作或审校。”


(变身为疫情防控的“工程师”)

       忙碌的背后,其实是更大的牺牲和放弃。周老师家有两个小孩,大的1岁半,小的刚满月,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会因照顾小孩而往往不能充分休息,较远的往返距离也让每天的行程格外辛苦,但他还是选择了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感谢家人的支持,也感谢学院领导的信任,我想疫情防控绝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人能完成的,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我责无旁贷,而且我也只是一起对抗疫情的千万人中的普通一员。比起一线医护人员,我们这些辛苦都不叫事。”谈及这一点,周老师颇为动容,随即他又补充道,“当然,我们的工作也有独特的意义,打个比方,一线的医护人员负责消灭病毒,而我们负责发现它、阻止它,这里,也是我们的战场!”周小彦会心一笑之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与数据管理中心
学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邮编:5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