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动态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编辑:潘嘉明    发布时间:2023-09-02

   近日,教育部发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入选其中。这是继钟南山院士负责的呼吸学科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广医又一教师团队入选。

   此次创建示范活动共有199所高校入选,每所高校各有一个团队名列其中,团队负责人均为来自各个领域的领军学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合影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由27名教师组成,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等。在长期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作风,取得了突出成绩。


团队负责人蒋义国教授

图为他在第十次全国毒理学大会上进行汇报


   团队负责人为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蒋义国教授,他在广州医科大学从事教育工作30年,总授课4700学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荣获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被权威杂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聘为副主编,成为该杂志第一位来自亚洲的副主编。



   团队培养的本科生荣获全国毒理学大会优秀课题设计奖,是此次唯一的本科生获奖项目。该课题设计项目由周家钰、方树森和蒋妍三名本科生共同完成。

   团队始终坚持“以本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设立公共卫生课程思政系列专题研究项目,被评为广东省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广东省预防医学教学团队,获教育部思政司全国高校优秀工作案例奖和广东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

   团队开展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并创新与地方疾病防控机制合作的办学模式,培养公共卫生实用型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共4项。


蒋义国教授与毕业生在一起


   预防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卫生应急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5年,团队教授平均每人每年为本科生授课190余学时,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专业素质和技能竞赛以及全国学术大会中荣获佳绩。


蒋义国教授荣获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


   团队长期坚持环境化学物致癌表观遗传机制方向的研究,形成明显特色和优势,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共20余项,在国际毒理学领域最具影响且投稿难度大的Toxicological Sciences杂志发表原创论文10篇,是近20年全世界在该权威杂志发表论文最多的课题组。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及中华预防医学科技成果奖。另以第二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及广东省一等奖1项。


蒋义国教授等团队教师在广州南站现场指导学生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


   团队重视社会服务。第一,团队服务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志愿者一道,参与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广州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工作,为当地疫情防控贡献了广医力量。

   第二,团队服务于社区卫生与居民健康。创建了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获得了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报报道称:广州医科大学在全科医生培训和继续教育探索与实践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为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团队服务于国内学术共同体。牵头创立了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近3年主办和承办5次全国学术大会,为国内同行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主编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研究生教材《分子毒理学》,本科生规划教材《公共卫生应急》《全科医学基础》等,推动了国内毒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医科大学新闻网)

©1958-广州医科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学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邮编:5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