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公布和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105项。我校公共卫生学院蒋义国教授主持完成的“化学致癌的非编码RNA机制研究”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环境化学因素是诱发肿瘤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成果着眼于化学致癌,从表观遗传毒理学新视角,率先开展化学物诱导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非编码RNA作用机制及其标志物意义的创新研究。本成果的系列研究,在国际毒理学和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领先报道了微小非编码RNA(mi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非编码RNA在环境有害物诱导机体细胞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本系列研究在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从分子、细胞、动物及人群多层面,以环境广泛存在的污染物苯并(a)芘、香烟烟气中特有化合物NNK,以及饮食相关亚硝基化合物MNNG等化学物为代表,较为系统而深入地探索了化学物诱导人类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多个miRNA及lncRNA的功能机制及其标志物意义,揭示了化学致癌过程中miRNA及lncRNA表达谱改变的动态规律性,进一步阐明了化学物与表观遗传交互作用对人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影响。本系列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探索了化学物暴露有害作用中的非编码RNA机制,为非编码RNA用于环境化学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丰富了表观遗传学的科学内容,特别是拓展了表观毒理学的知识内涵。
本项目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篇,多篇发表在Oncogene、Carcinogenesis和Toxicological Sciences等相关领域权威杂志上。研究成果多次受邀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或特邀发言,系列科学发现被写入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分子毒理学》及本科生教材《毒理学基础》,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推动了表观毒理学的发展。系列研究培养造就了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研究生教材《分子毒理学》主编及国际毒理学权威杂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副主编;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22人。
本项目主要完成人依次为蒋义国、杨巧媛、吴建军、李勋、韩志远、刘林华、段慧菡、黄锦坤。这是公共卫生学院继2008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之后,再次喜获省科技成果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