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于2018年11月成立,合并了原有应用统计学系(成立于2011年7月)以及原有流行病学专业人员而新成立的部门,归属公共卫生学院管理。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目前由马金香教授负责。该系的建设和发展围绕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进行。承担全校的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统计学、概率论、SAS/R程序语言、高级统计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率先创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PBL反转课堂模式(2011年),同时把该模式应用于全校各专业本科生教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生物统计学》于2019年获得审核通过。科研方面形成了肿瘤和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及利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疾病预测和人群防控等特色研究方向,目前正致力于在国内不同地区开展肺功能、COPD和肺小结节队列的建设。社会服务不仅针对校内统计咨询,同时开展校外统计咨询服务,为政府和相关科研单位提供现场调查质量控制、临床试验数据设计、收集和批量处理等工作。学系相关科研条件完善,拥有数千万元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正版SAS、SPSS以及MATLAT等软件。

       目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6人。吕嘉春教授为系学术带头人,任广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是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重点培养人才、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是多个实验室和项目的PI。另外本系还拥有一批年轻骨干成员,拥有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引进的后备人才,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骨干人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人才等。多名教师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州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等。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编出版了《预防医学》案例版第三版、《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副主编《现代流行病学词典》、《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medical statistics》等多部教材。教学研究上获得包括质量工程生物统计学资源共享课程在内的省级以上立项10余项,建立了具有广医特色WPBL平台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4年),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指导本科生获得多项省市和国家级科研立项,获得包括省“挑战杯”以及预防医学技能大赛在内的多个奖项。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长期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苏州大学、暨南大学以及本校各附属医院和研究所开展广泛合作。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与数据管理中心
学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邮编:511436